宏村2日游经典路线,宏村旅游攻略二日游路线

宏村是一个充满了仙气的古代小镇,这里是徽派建筑的汇聚地,拥有非常多的古老建筑物,这里民风淳朴温和,宏村的美食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,下面给大家分享宏村自驾游旅游攻略。

喜欢旅行,于我而言,就是在现实中有机会尝试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,无限接近自己喜欢的生活。

所以每次决定旅行前,我会精心挑选一个喜欢的地方。最好是风景优美,依山傍水,有特色韵味的古村古镇。

按照这个标准,这次我挑了宏村。一来是它基本满足我的条件,二是我只有三天时间,而宏村是我心仪的几个目的地里最近的。

事实证明,“青砖小瓦马头墙,回廊挂落花格窗”的徽派建筑确有一番看头,但这趟旅行,也不能算是尽如人意。

首先不如人意的一点,是我们被迫包车。黄山的客栈老板帮忙拼车去宏村,出发时另一位旅客临时有事来不了。司机提出让我们改包车,否则他还要去其他地方拉人。我们时间有限,不想耽误,于是我跟朋友两个人包下了七人座的面包车。

一路上,司机先是推荐我们订房,然后忽悠我们去呈坎。

未果后,他又建议我们参观路边的茶厂,以及看《宏村·阿菊》的演出等等。说实话,很烦。

但出门在外与人冲突是不明智的,我们全程迷之微笑,尴尬敷衍。

宏村的停车场靠近南湖,检票时,看到挥舞着小旗拿着扩音喇叭的导游无数,成团出行的游客无数,我有种想拔腿往回走的冲动。

还好,我们住的客栈虽靠近南湖,但尚有一段距离,闹中取静,古典清幽,算是一大安慰。

客栈后门

客栈顶楼风景

客栈顶楼风景

我大约是人们最不理想的那类旅伴。每逢出去,就似被卸了骨架,整个人懒散,漫不经心。出门看景的时间,和我躲在房间睡觉、发呆、看书、看**的时候,几乎是对半分的。

可能是平时难得慢下来,一旦不给自己上发条,我就想大把浪费时间。远离熙攘、喧闹的常住环境,可以纯粹感觉时间流逝,每一分一秒都清晰,对我来说真是种愉快体验。

客栈房间

客栈里稍作休整,我们便出门游逛。宏村不大,围绕着整个村子的就一条主街,但小巷子特别多,绕来绕去,经常一不小心就绕远了。除了主街上开商铺做游客生意,巷子里的生活气息是很浓的。沿着巷子的石板路有一条水沟,流水清亮,有响声。水沟上低低地架一块大石板,吃过饭的妇女旁若无人地舀水洗碗。

上午我们只看了南湖。近椭圆形的湖分成两半,一半遍植垂柳,还有些不知名的细叶子树横斜逸出,旁边一条石板路走车过人,浓荫遮日,在稍有些炎热的天气里,显得很凉爽。另一半沿湖伫立着徽派古民居,粉墙黛瓦,流檐翘角,飞檐出甍,映照在水里,别有一番韵味。

南湖

南湖

南湖

南湖

中午吃的是徽菜,对习惯了重口味的湖南人来说,味道偏淡。据说我们吃的那家徽菜是很正宗的,可惜我们不懂欣赏,只是觉得就餐的园子朴拙,是我喜欢的风格。

居善堂

居善堂

下午一直到将近五点才出门,小巷子里绕来绕去,最终找到月沼。如果说南湖是端庄秀雅的大家闺秀,那么月沼则是娟好静秀的小家碧玉,羞怯地躲在深闺,轻易不露脸。

月沼

逛完南湖,找了家饮品店小坐。临近主街的一个小院子,摆着好些花花草草,一旁的桂树上还挂着鸟笼。我们坐在院子里,无所事事地等待暮色降临。

饮品店

饮品店

晚上八九点,整个村子就安静了下来。没有霓虹灯打造夜景,只有月沼和巷子里亮着的几个红灯笼,在沉沉黑幕里,显得更寂寥。

月沼夜色

巷子

老板不知道去哪儿了,客栈也是空的。爬上天台,坐在客栈的摇椅上,白天的闷热褪去,夜晚的空气带有初秋的凉爽。近处寂静无声,远处隐隐有蝉鸣。

宏村的夜晚,没有人声鼎沸的宵夜摊,没有音乐震天的酒吧,甚至少有特色的、可供休闲发呆的饮品店。它脱下旅游景点的外衣,自然惬意的,就像在乡下走亲戚时度过的那些夜晚。

第二天走的自然风光路线。原本准备徒步奇墅湖,但天气太热,走在宽阔无人的车道上,大汗淋漓,感觉自己像被晾晒的咸鱼。之后来了一辆载人小三轮,与师傅谈妥价格,载我们到梓路寺。

因为没有提前做功课,以为梓路寺跟协里在同一条线,路上经师傅介绍,才知道它们分别在湖的两边,师傅说协里没什么看头,建议我们去梓路寺方向。

梓路寺

梓路寺很新,并不是什么千年古刹,倒像是为了发展旅游业特意建造的景点。整个建筑风格有点日本京都的味道,大约是仿唐吧。

梓路寺

梓路寺

梓路寺脚下就是奇墅湖,湖光山色,对我来说不足惊艳。在我风光霁秀的家乡,这类野生湖是称不上景点的。

奇墅湖

之后我不甘心,联系了小三轮师傅,又绕到协里。也许是来的时间不对,传说中的自然古村落,与普通村子并没有什么差别,还不如我老家的破落苗寨。

协里

协里

总之,除了名声在外的宏村,周围的几个小景点,都挺普通。

这趟下来,不如去年在贵州肇兴侗寨的感觉舒适。也许是生长环境造成的,贵州类似故乡的饮食口味、乡土风物更合我意。

走马观花也好,驻足凝望也罢,人总是要在不断的行走中,发现所钟意的事物,与儿时的经历,与生长的环境,有那么大的关联性。

审美的偏好早已经形成,之后的多种尝试,不过是在一次次碰撞中,逐步由隐到显,越来越明晰,也越来越确定。

看过的风景越多,越觉得故乡风土才是唯一。